在加拿大做访问学者

本文标签:加拿大,访问学者
摘要:在加拿大做访问学者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打开了国门。“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于是,我们有机会出国访问。1987年,我被选派到加拿大麦基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作访问学者。学校给了我一间单独的办公室,里面有电脑、电话、书柜和各种办公用具。条件十分优越。门上有我的名字,大楼走廊里的教师一览表中只有我是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当然,我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我同时选修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当时国内还没有的MBA(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我感到最新奇的是,不论什么班级,在课堂上,学生都非常活跃,经常是争先恐后的发言,甚至是激烈的辩论。老师就在课堂中间来回走动,和学生亲密无间。老师的话不多,但是往往画龙点睛,击中要害。原来,这就是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老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教学很生动,学习很主动,根本不会出现思想开小差的现象。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飞驰。这样的教学过程,大家感到很轻松,而且很有效。在那里学习了一年,我回国后在学校上课,基本上也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效果的确不错。

 

 
  记得,我刚到那里不久,看到当地(蒙特利尔)报纸上刊登广告,学校将面向社会举办一场有关市场营销的研讨会。我在出国前曾经教过这门课,正好可以开开“眼界”,当然很想参加。但是,一看收费标准几乎是我两个月的生活津贴,感到参会简直成了一种奢望。我想,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是好事,什么事情都可以试一试。于是,我抱着投石问路的心态,直接去找主管学术的副院长。他马上很爽气地告诉我,这个项目是由他的博士生负责的,我可以免费参加,并且打电话请那位博士生过来与我见面当场搞定。我心里暗暗地庆幸自己打响了“第一炮”,同时也佩服他们的办事效率和工作作风!然而,我还是很纳闷,那样高的费用,人家会参加么?实际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那天来参会的非常踊跃。有的来自多伦多,有的来自渥太华,有的来自加拿大的其他地方,参加会议的成本很高。会议中间有喝咖啡的时间,便于大家相互交流,当我转弯抹角地询问他们对研讨会的评价时,都说很值得。有人说,会上的一个主意(Idea)就可能为我们带来商机和大量财富。虽然那时还没有知识经济这个概念,但是,培根关于“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我在这里找到了证明。
  麦基尔大学的学术风气非常浓厚。当时甚至以“加拿大的哈佛”自诩。这里有世界著名的管理学家,如“经理角色理论”的创始人明茨伯格教授,我曾经有幸在他的办公室与他交谈过几次,向他请教有关效率研究的话题。并且就效率研究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系列文章。这里的图书资料非常丰富,我几乎利用一切时间在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阅读。甚至我还坚持每周一次步行三刻钟到蒙特利尔大学的HEC图书馆看书,那里有将近70年的完整的世界各国效率研究索引资料,而且,那位年长的管理员对我特别热情。当时,我还是习惯于做资料卡片,出国时我带了不少空白卡片。有一次,我的好朋友丹尼?密勒教授看见我在很辛苦地做笔记和卡片感到很奇怪。他告诉我,他可以在办公室里把家里电脑中的资料“调”出来,难怪他写文章怎么那么快!说实在的,那时我还不太会用电脑,所以,他讲了我感到电脑很神奇!后来,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1992年7月,我到美国旧金山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我的发言是事先准备的幻灯片,我自以为已经很先进了。谁知道,有位加拿大教授带了手提电脑就在屏幕上演示,好象放电影一样。当然,今天这种情况已经司空见惯用不着大惊小怪了。但是,只要想一想,因为改革开放,我们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跨越了多少年代!
  我还想,应该利用这里的有利条件,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我写了一篇论文寄给美国的市场学杂志,后来,编辑部来信告诉我已经把我的文章转给《国际社会经济学》(JISE)而且将由他们直接与我联系。很快,我收到JISE主编John Conway O''Brien的来信,他要求我补充文章的摘要、关键词、引言、结论和参考文献,而这些要素,当时我在国内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时都是没有的。这时候,我才知道,国际化的论文应该怎样写。掌握了这些基本技巧,我逐步学会了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如何写文章。当我连续在JISE上发了几篇论文以后,O''Brien建议由我约请中国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伦理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和环境科学家为《国际社会经济学》写文章,出版一期由我们两人联合主编的中国问题专辑。于是,我写信给吴敬琏、童大林、刘诗白、胡代光、雍文远、赵履宽、罗国杰、朱永新等著名学者约稿,除了蒋学模教授给我回信因为马上要出国来不及写文章以外,无一例外地收到了他们的大作共二十多篇。这是我回国后的一件得意之作。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有四所大学,当时有三百多位中国留学生,所以成立了中国留学生访问学者联谊会,有一段时间大家选举我担任会长。于是,我们组织策划了许多活动。包括接待中国电影代表团(著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等)和中国民间歌舞艺术团(著名歌唱家彭丽媛、舞蹈家刘敏等),我们在大使馆的支持下举办了中国电影周,活跃了校园生活,宣传了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特别难忘的是,1987年10月1日,我们积极筹备,与加中友好协会联合举行了有四百人参加的国庆招待会。招待会由我主持发表欢迎辞。并且在唐人街的金丰大饭店共进晚餐。中国驻加拿大的大使张文朴和他的夫人以及当地的华侨和许多加拿大朋友都应邀光临,在蒙特利尔的中国留学生欢聚一堂,表演文娱节目,喜气洋洋,其乐融融!
  二十二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往事历历在目。许多人和事,仿佛就在眼前。我想念麦基尔校园里绿色如茵的草坪,想念日日夜夜朝夕相处的朋友,想念管理学院大楼门口的麦基尔书店,想念横贯学校门前那宽阔的休勃勒克大街,想念蒙特利尔冬天的皑皑白雪,想念这座美丽的上海姐妹城市夏天的习习凉风……
编辑:Betty
分享到: 更多
在线评估
专家对话
免费电话
Q:9月满18岁,现在申请美国高中是否可
A:同学你好,我们会安排相关人员帮你解答有关问题
Q:想申哥大金融经济学
A:哥大的MFE是一个录取率不超过2%的项目,云集